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10年,见证着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从“试验田”向“丰产田”的跃迁;10年,写就了一份成色十足的高质量发展答卷:累计推出632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53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创新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4项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向全国推广……
“厦门片区始终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区谋发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取得了系列成效,推动了片区高质量发展。”厦门片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翁晓岚介绍,2024年,厦门片区以全市2.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12.4%的GDP、35.5%的外贸进出口、30.6%的实际利用外资。
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
制度创新是国家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自2015年厦门片区设立以来,我们始终将制度创新贯穿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两岸融合的过程中。”翁晓岚表示,从推出全国首个海上运输“单一窗口”,到推动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海运安全标准出台,再到推动全国首个化工级重晶石粉海运安全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厦门片区在制度创新上逐步从跟跑、到助跑再到领跑。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厦门片区在全国率先推进口岸降本增效集成化改革,先后出台120多条系统性工作举措,从提效、降费、促便利三方面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创新监管模式,大幅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例如,建设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海关、海事等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联合海关、海事、边检、港口以及码头作业单位等多部门,在全国率先推行进出口货物“查验分流”“先放行、后改单”等监管模式。厦门港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已达沿海主要口岸最低水平;截至2024年年底,厦门港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时间排名全球前三;厦门口岸在“海运口岸集装箱货物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测评”中连续6年保持前两位水平。
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厦门片区不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简化审批流程,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入驻。例如,对台资企业在投资准入条件、经营范围等方面给予更大便利,率先在油脂加工、旅游、人力资源、法律、金融等服务业方面对台开放,拓宽融合发展领域,推动了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开放程度。
制度创新联动产业发展
“制度创新的最后要落脚到服务产业发展。”翁晓岚表示,厦门片区将制度创新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重点打造32个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平台,产业硕果累累:打造了国内最大、全球重要的第三方航空维修服务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二手飞机租赁集聚区和第四大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打造特色私募基金,基金规模占厦门总量的1/3以上;获批全国唯一的集成电路保税研发试点等。
集成电路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也是厦门市着力打造的千亿产业链之一。厦门片区利用多区联合和独特区位优势,已集聚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和应用企业200余家,累计培育国家级科技小巨人3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上市后备企业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
厦门亿芯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厦门片区逐渐成长并发展壮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回望企业发展历程,公司总裁兼技术总监李景虎感触良多:“片区给予的政策支持优于企业成长的速度,从企业初创期的孵化培育到成长期的快速扩张再到现在的创新发展,每个阶段都离不开片区管委会的精准帮扶。同时片区管委会还通过政策宣讲会、申报辅导会等形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项政策,这些政策实实在在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李景虎说,在政策支持方面,企业深切感受到全周期、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如在研发环节阶段,通过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服务平台和集成电路产业测试服务平台,有效破解了研发流片贵、税负高、通关难的问题,为企业有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厦门片区出台的相关人才激励政策,更让企业感受到优质服务的温度。“特别感谢片区针对集成电路行业出台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让我们培养的近百名潜在技术骨干都享受了此政策。而且通过近期片区管委会组织的人才对接会,我们与有关高校建立了人才引进渠道。”李景虎对这里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厦门片区还启动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3年多来重点围绕“国际法务运营平台”“知识产权要素供给侧保障集聚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设立厦门国际商事法庭、涉外海事法庭,引进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等5家涉外仲裁分支机构,构建了诉讼、仲裁、调解有效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致力于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服务优选地、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示范地、两岸融合发展法治实践地。
与此同时,厦门片区探索打造“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目前基地已有合作共建机构71家,含仲裁调解机构、头部律所、境外法务、泛法务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行业领域,以“海丝”沿线国家或地区、RCEP成员国和台港澳地区为重点辐射范围,服务版图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9月,巴西、俄罗斯、阿拉伯地区服务中心等10个企业出海服务重点项目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揭牌上线,为海丝中央法务区企业出海提供一揽子服务。
10年来,厦门片区新增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其中外资企业占比超过10%,成为厦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是对片区10年成果的有力回响,更激励其接续奋斗、扬帆远航。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次洒向鹭岛,厦门片区将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姿态,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等方面探索更多“厦门实践”。